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斯人长逝,精神永存

  ……
  仔细读罢维雁来信,我再次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为一位自己未曾谋面的人哭,也许让人们难以想象,但是眼泪却往往不听人们理智的使唤。我长这么大,因为和我不直接相干的人的逝去而痛哭不已,只有三遭。一次是著名作家路遥先生的撒手人寰;再次是著名舞蹈家付春英女士之死于非命;这是第三次。为前者而哭,是因为我在上大学时曾在一个文学讲习班上听过他的讲课,我不敢相信那样强健的身躯会失去活力,更不敢相信那样富于同情心的心灵会停止跳动。为中者而哭,在于她塑造的反弹琵琶的“飞天”形象,是我享验不尽的美感源泉,在于我对那些为了些微小钱,公然谋财害命的亡命之徒的无限痛恨,更在于我作为一名法学工作者对我们身处的时代法治秩序混乱不堪、难以救治的伤心感叹!为后者而哭,则是还活着的思想者对已逝去的思想者的悻悻相惜,更是对不少知识分子英年早逝这一时代悲剧的仰天长叹、徒唤奈何……
  基泉逝去的确切消息,又使我不自觉地陷入悲痛的沉思中:尽管人生在世,免不了面对生命之终结。造物主给人们许多的不公平,但有两样却永远是公平的,那就是生和死。人自从来到世间,就是面死而生的。不过,虽然人之生都是赤条条而来,但人之死却往往价值各异。正如司马迁所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面对生的苦难,人们究竟如何对待?我想,基泉君临终前的作为不无给人们以启迪。在我们这个人们普遍逐权于朝、求利于市(当然,只要合法,这也无可厚非)的时代,特别是法学科班出身者,能够在尽管热闹,但又不失宁静、甚至冷清的校园里安心求学,一心向学,实在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俗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我个人兴趣而言,尤为欣赏那些为了学问而罔顾其他的拼命三郎。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尊敬的一位走红学者公开申言中国学者太多了,主张分流一些学者们去经商。彼时我也对此深信不疑,但及至和海外学者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才深深感到决不是我们的学者太多了,而仅仅是在我们这里,混在学界的人太多了;轻贱自己学术职业、学术生命的人太多了;对学问及学者抱持相当戒心、甚至敌意的人太多了。我深知,尽管在人生路上做何种选择,那是每个人自由意志的结果;但同样,对每种选择做何种评价,也是评价者自由意志可以作为的所在。虽然,在我的交往关系中,不时可看到一些为了一心问学而辞“官”为民者,也不时看到一些秉烛夜读、笔耕不辍者……但我见得更多的,甚至曾不断地见到的却是这样一些所谓法学教师和“学者”——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