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以正义的方式运送正义

  
  在这个印刷品满天飞的时代,人们选择书籍的难度要大于以前书荒时期;在全球化的读图时代,艰涩的文字常常成为思想难以传播的直接原因。但是本文集的风格亲近各阶层读者、体谅读者读书时间少、阅读兴趣降低,无疑将给它的传播带来有利效果。这对于迅速普及法治理念、宪政精神,让各阶层尽快了解和理解乃至服膺于这些理念和精神起到一定的作用,于学界同仁也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法学家们的工作不能仅仅限于书斋,作为一门实践的学科,法学本来就要求人们具体应用,脱离了具体实践的法学恰恰最可能导致创造力的枯竭,因此关注现实的法学随笔,针对个案的时评杂文,有时却埋下了进一步理论创新的种子。本文集中不少文字都具有这种由点含面的功效,有心人自可从中获得灵感也未可知。例如,从对法庭威仪的议论可以深化到对整个中西司法形式特征差异的细节比较——这是一部书的架构,诸如此类具有挖掘深度理论可能的小文在本书中还有一些,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本书还附录了一批与作者讨论交流的他人文字,从这些文字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社会观念进步之艰难,别的不说,光表现为内战语言的思维方式就让人感觉到改革了20年,但不少人的观念却还穿着“警察蓝”,好在各种各样的交流已经开始,我相信只要有交流就会有变化,令人生畏的独断朝纲招致万马齐喑只会给社会带来灾难。虽然从这些交流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某种残留的肃杀戾气,但是这类不良遗风毕竟不再占据主流地位,这是时代之幸,但愿也能成为未来之幸。
  
  
  贺卫方早年修习西方法制史,却成为近十年来中国最著名的司法改革专家,其原因正是他基于转型中国的实际现状,寻求制度上平稳过渡特定方法的一个必然结果。他之所以选中司法改革作为其研究和鼓吹的主要对象,是综合考虑了当代中国制度转型之艰难和复杂,他完全意识到那种一挥而就式的变革模式给中国带来的不会是和平与真实的进步,而将是混乱与倒退,人权的被损害与经济生活的大崩盘。只有在保证基本的社会公正起点上,长远规划的改革才会成为可能。因此在平稳外表下倘能进行理性温和、遵循程序正义然而坚定的司法改革,将可能给中国未来带来福音。
  
  
  作者深知,即使中国未来变革果如上述,改革效果依然将是未定之天,任重道远,欢迎、支持和积极促成司法领域的改革是否能够成为有力的变革支点,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对于自己这些努力能否在转型中国产生改革所需的影响力并不寄予过分的期望,我们从作者在一个学术网站法思网(www.law-thinker.com)上的签名档“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里,可以读出他无奈但坚定的心境。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有一部重要著作《訄书》,先生自谓取此书名缘于时势鞠逑,故为迫切之论。《运送正义的方式》,其学术价值虽然及不上一代绝品《訄书》(两者也不是同类作品,本不该作此一比),但是两书作者的心情可谓古今同慨,说贺著是上续近现当代先贤们的鞠迫之作,恐不为过。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