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推进依法行政的理念和目标

  2、公共性——公共政府
  20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表象就人的身份的变更,自然人已由传统的带有明显人身依附性质的“单位人”演变为带有契约性质的“社会人”,团体人由传统依附于国家的“单位”演变为多种所有制格局下平等的“法人”。在社会结构上,已由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演变为十个阶层。 人的身份的变更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利益分化,出现了社会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与此相适应,为适应个体工商户等新经济因素出现、条块之间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关系的日益频繁而产生的跨部门、跨地区管理需要,产生了真正意义的行政执法。 这种真正意义的行政产生以后,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而不断发展,但囿于经济体制转型尚未到位以及旧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我国目前的行政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政府缺乏公共性,有学者将其表述为公共权力的分散化(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由层层机构和单位组织承担)和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模糊不清所容易导致的公共权力公共性的丧失(公共权力私有化、部门化、利益化),根源在于“利益冲突”,政府既承担公共管理职能,又是特定利益的代表者。 正是政府“与民争利”、缺乏公共性,才导致了现实中屡禁不止的权力寻租、利益驱动现象,从根本上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是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权力“市场化”的现象也更为严重。在许多地区,这种“动机”借依法行政之名得以大行其道,从根本上扭曲了依法行政的价值。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建立公共政府,以权力的公共化来使政府回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角色,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不能角色混淆,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的产权人,政府不得与任何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特殊的利害关系,亦不能有自己的特别利益,应当努力为全社会服务,提高行为的公信力 。
  建立公共政府,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⑴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将政府职能转变到为公共利益服务上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管制不仅难以发挥其“维护公共利益”或“促进公平竞争”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新形势要求政府及时地转变职能,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政府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制度和各种服务。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职能调整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充分反映市场的要求,通过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效率,使本国市场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在不违背国际规则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入世的要求,我国的政府职能应当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者”转向市场经济下的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消除角色混淆,国资从竞争领域退出,防止与民争利,国有资产管理实现由权力管理到资本管理的转变,将国资管理与政府公共管理相割离,防止角色混同,政府应制定并完善市场规则,培育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功能的发挥,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优势强化宏观调控,克服市场失灵,弱化微观管理职能,由事先控制为主转向事后监管,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维护社会秩序、积极促进就业、保护环境,完善社会保障等等,改变政府办事业、办社会的弊病,政府应当本着公共利益,为全社会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⑵建立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非赢利性、公开性等特征,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财政制度,是为纳税人和所有公民服务的财政,是非赢利性的财政,是民主和法治化的财政,是强调社会公正的财政。 建立政府管理、执法和自身运转所需经费由财政统一支付的公共财政制度,确保政府权力的行使与政府、执法者自身的利益相脱离,防止权力寻租,杜绝现实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利益驱动倾向,构成依法行政的生命线。公共财政是建立公共政府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从经济上保证政府以较为超脱的地位和姿态平等保护辖区内各阶层的权益,追求辖区内人民的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克服利益驱动对依法行政的不良影响。
  建立公共财政制度,首先是明确并转化政府的职能,政府与社会、市场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职能应当转化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确保财政支出用于公共事务;其次,应完善税收制度,强化税收保障财政收入之功能,规范行政收费制度,防止权力寻租;第三,财政支出公开化、规范化,立足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确保非盈利性,解决财政职能错位问题,切实实现由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最后,构建统一、规范的预算制度,杜绝部门“小金库”,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
  3、效能性——效能政府
  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效能成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原则,政府组织、政府运行、政府监督均要实现科学化,既要体现高效率,又要体现低投入、高产出,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效能政府是现代行政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1885年伍德罗*威尔逊就提出了争取提高政府工作效益的口号。 英国撒切尔政府在财政压力下成立了效率工作组,反对行政浪费,对效率进行审计,对地方政府进行总量控制,对地方建设、道路效能等基础设施进行公开招标,与此同时,实施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探索决策与执行的分离。梅杰政府将服务性职能从政府中剥离出去,成立执行局,政府通过合同来规范执行,用绩效进行评价,1996年执行局承担了75%的公共服务。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工作的更好而花费的更少的政府”目标,1993年设立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部分州开始绩效测评。布什政府提出“以公民为中心、以结果(绩效)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原则,强化政府工作绩效。通过这些改革,政府工作效率、计划和项目的有效性、预算开支、服务质量、政府服务的便利性和回应性等均得到了优化,有学者将这一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 朱镕基同志2003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明确提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