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宪政:宝贵的历史遗产
政治秩序的建立不是依赖书本上的理论,而是依赖历史中形成的政治经验。由此,政治才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心灵习性。好的政治一方面要符合一个民族的心灵习性,另一方面又要小心翼翼地改变这个民族的历史惰性以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好的政治从来都是通过渐进变革建立起来的,革命往往是长期历史变革潮流中的浪花。
近代史表面上是中国人屈辱的历史,而实际上是中国人发愤学习的历史,是中国人展现自己心灵习性的历史。我们追求宪政的历史也就是我们学习现代政治的历史。这段历史是我们今天学习宪政的宝贵历史遗产。
在从传统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整个历史大变局中,政治也必须与时俱进,从帝国政治转变为民主宪政。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统治精英学习民主宪政越早越快,也就越能适应这种政治转型,也就越能确立统治的合法性,否则,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但是,学习宪政并不是熟读宪政的理论,而是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地实施民主和法治,尤其是将那些具有强烈学习热情的社会精英吸纳到统治精英中,从而在政治实践中积累宪政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实践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晚清的灭亡不仅是由于统治精英的惰性妨碍了他们学习宪政,而且是由于科举衰亡之后帝国体制中缺乏有效的吸纳社会精英的机制。
然而,政治秩序是依赖政治权威而形成的,而政治权威的确立依赖一个民族的心灵习性中对政治权威的认同。当整个民族的心灵习性中还不能接受
宪法的政治权威时,贸然用
宪法的政治权威来取代传统的政治权威,只能导致政治秩序的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传统的政治权威,可是无法建立起
宪法的政治权威,取代君主政治的不是
宪法政治,而是暴力政治,从此军阀混战、国家分裂,开始了现代中国史上最为惨烈的一页。
1945年,和平的曙光驱散了战争的硝烟,然而人们期望的宪政建国并没有实现。当整个社会只有政治精英和军事精英而缺乏商业精英和法律精英的时候,他们更习惯于通过政治策略和军事暴力来确立政治权威,而并没有学会通过政治妥协和宪政民主来确立
宪法权威。因此,宪政在清末立宪和国共和谈中两次与中国人失之交臂,与其说是命运对中国人的戏弄,不如说命运对中国人的考验,它是中国人学习宪政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