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浅论轻伤案件的刑事和解

  (四)未遂轻伤
  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人,在伤害故意支配下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他人轻伤的,即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故意伤害罪(轻伤)是否存在未遂,在理论上是有争议的,我国刑法总则规定原则上处罚未遂犯,但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所以并非故意犯罪的未遂都受到刑罚处罚。
  就故意轻伤而言,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出现故意轻伤不成立犯罪的观点,首先是因为行为未造成轻伤的情况下,往往难以确认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其次是因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而不认为是犯罪。其实这两点前者是证据方面的问题,后者是综合全部案情对罪与非罪的判定,它们并没有否定故意轻伤的犯罪未遂的可能性。因此,在行为未致伤害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确凿地证明行为人具有轻伤害的故意,而且综合全部案情又不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就完全可以认定为故意轻伤的未遂犯,而决定免予处罚或者给予适当的处罚(11)。另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主观上只欲造成轻伤结果,而实际上未造成轻伤结果的,不以犯罪论处(12)。
  从刑法的谦仰性角度分析,犯罪构成是以犯罪概念为基础的,对犯罪构成应当进行实质的解释,使符合犯罪构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换言之,必须将不值得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排除在犯罪构成之外。犯罪未遂也是犯罪,也符合犯罪构成,所以不值得追究刑事责任的未遂行为,也必须排除在犯罪构成之外。尽管我国刑法总则原则上处罚未遂犯,但事实上许多未遂行为并没有以犯罪论处。因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于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各种不以危害后果为构成要件的具体故意犯罪,必须进行实质性考察,什么样的危害行为在未遂情况下,其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什么样的行为在未遂的情况下,其社会危害性也达到了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因而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进行这样的考察,必然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犯罪性质严重的未遂应当以犯罪未遂论处,如故意杀人未遂、抢劫未遂、放火未遂等等。第二,犯罪性质一般的未遂只有情节严重时,才能以犯罪未遂论处,如盗窃未遂、诈骗未遂等。第三,犯罪性质轻微的未遂不以犯罪论处(13)。故意轻伤未遂便属于第三种情形,即既然行为人主观上只欲造成轻伤,而事实上又没有造成轻伤的,那么就不能认为这种行为值得追究刑事责任。
  (五)初犯轻伤
  初次致人轻伤的人,如果在侵害行为发生后主动自首,赔偿所造成的损失或以其他方式弥补所造成的损害,则可免除刑事责任。
  轻伤作为一种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行为,在其行为实施情况没有疑问、侵害人无前科、其个人品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都有理由使人相信他会遵守法律规范的情形下,承认侵害人所作的和解努力,实际上是承认犯罪后果的减轻,虽然不能减轻罪责,但是基于不同的原因降低了刑罚处罚的必要性。首先,预防的刑罚需要被降低,侵害人通过其赔偿的努力表明,他承认罪责,以致于不需要用刑罚来证明其有效性,同时自愿的损害赔偿还表明,从预防侵害人继续犯罪的角度看,不需要再对侵害人施加持续的影响,再者,由于侵害人的损害赔偿努力,刑罚的多种目的已经达到,制裁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被免除。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