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该金融工具的本质特征
法院分析了本案中金融工具具有的特征,认为符合Forman案中关于“股票”本质特征的描述,因而认定属于“证券”定义中的“股票”,属于《
证券法》《证券交易法》规范范畴。 因此,除非获得1933年《
证券法》关于“证券的豁免”或“证券交易的豁免”,被告发行股票时必须按照法律要求登记,同时对重大事项作真实披露,否则按照1933《
证券法》第12(1)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0条b 和规则10b-5承担责任。
结论:
通过上述两个经典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联邦最高法院在分析涉及到“股票”的案件时,不仅仅看某金融工具是否拥有“股票”的名称,而是结合股票的“本质特征”来判断。如果不具备本文所分析列举的特征,那么法院也不再从“经济现实”标准的角度分析该工具是否是“投资合同”,而是直接得出结论,该股票不是“证券”,从而不必受联邦证券法律规制。
【注释】 Securities Regulation-case and material, Richard W. Jennings, Harold Marsh, Jr, John C. Coffee. Jr, Joel Seligman, Foundation Press, 1998, p319.
见 SEC v. C.M. Joiner Leasing Corp., 320 U.S. 344 (1943),法院明确提出“票据”(notes)、“债券”(bonds)和“股票”(stocks)都是法律明确提出的“证券”定义中的一种,法院不负责解释这些词语,而只是接受法律规定,或者在某些案件中,结合这些工具本身的特性去分析是否构成“票据”“债券”“股票”。(We do nothing to the words of Acts; we merely accept them. In some cases, proving that the documents were securities, might be done by proving the document itself, which on its face would be a note, a bond, or a share of stock.)
这个基本原则在Tcherepnin v. Knight, 389 U.S. 332.336 (1967)中首先被提出来。同时在SEC v. W. J. Howey Co.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1946, 328 U.S. 293, 66 S.Ct. 1100, 90 L. Ed. 1244.一案中得到再次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