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各项规则在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中,没有顾及各成员方经济发展的多样性,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些规则的实施有时会导致明显的成员方利益失衡的现象,而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这些统一规则的法定例外,难免会成为WTO成员方规避统一规则的工具。
(二)协调冲突,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寻求平衡和动力
既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一轮浪潮已经在所难免,那么,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笔者认为,能否实现两者之间冲突的协调,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1. WTO相关规则的严格执行与完善。一方面,WTO要严格贯彻实施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贸易自由化规则,保证争端解决机制顺利运作,杜绝违规行为逍遥法外的现象的出现,排除阻碍贸易自由化的形形色色的壁垒,缓和各成员间的紧张贸易关系;另一方面,WTO各成员方也不能安于现状,必须展开新一轮多边谈判,解决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完善WTO的规则体系,寻求国际经济秩序的突破,使得该秩序更好地平衡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建立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
2. 各个区域经济组织要明确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端正对待区域组织与WTO关系的态度。当前,区域经济组织已经显示出某些开放性的态度。例如,亚太经合组织在“茂物宣言”中强调,该组织成员强烈反对成立一个同全球贸易自由化目标相偏离的内向型贸易集团;欧盟也一再强调其否定封闭性和排外性,实行开放性;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也强调,在美洲建立泛美自由贸易区,决不是要建立一个封闭的贸易集团。而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不会对世贸组织形成障碍,中国与东盟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注18)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就如同支撑高速前进的世界经济列车的“双轨”,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会各自客观存在并相对独立地发挥着作用,忽略或者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对人类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阻碍。假若我们想要过急地完成“并轨”,则在客观上是不现实的,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只有因势利导、把握脉络、化解冲突、协调互动,才是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选择。可喜的是,开放的中国采纳了正确的选择,并已经启动了在积极参与WTO体制下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努力开拓更广阔的区域经济合作空间的“远征”,而拟在十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就是突出例证。
【注释】1、此为世界贸易组织首任总干事鲁杰罗的观点,见刘力、章彰著:《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0页。 2、“经济全球化”的各种界定,参见徐光旦著:《全球化热点问题聚焦》,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3、这个激进的观点,虽然在经济学界并非主流,但在理论研究上不容忽视,详见〔英〕鲁格曼著:《全球化的终结:对全球化及其对商业的影响的全面激进的分析》,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21页 。 4、参见慕亚平:《对“法律全球化”的理论剖析》,《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第97-103页。 5、慕亚平、代中现:《经济全球化:中国的现实选择及法律对策》,《学术研究》2001年第1期。 6、见龙永图为《经济全球化丛书》写的总序言,见刘力,章彰著:《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7、类似论述见于近期大多数的著作和文章,如汪道涵为《全球化论丛》写的总序,见伍贻康等著:《三足鼎立:全球竞争体系中的欧亚太经济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另见慕亚平、代中现:《经济全球化:中国的现实选择及法律对策》,《学术研究》2001年第1期,71-76页。 8、见《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序言。中文译本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际贸易关系司译:《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刘世元主编:《区域国际经济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10、刘力,章彰著:《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11、〔美〕约翰.H.杰克逊著;张乃根译:《世界贸易体制;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与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页。 12、见刘世元主编:《区域国际经济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8页。 13、见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6-88页。 14、见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6页。 15、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的分析,参见陈昭方著:《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210页。 16、见《1996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转引自张向晨著:《发展中国家与WTO的政治经济关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17、See WTO Annual Report,1998.p.35。该文件在WTO文件编号WT/9C/15。 18、见http:// finance.sina.com.cn./g/20020517/2082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