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政府的高官们分享着这一观点。他们大多脾气很坏,对他人的意见表现出蔑视,在倾听反对的论点时明显缺乏耐心,甚至在脸上写满鄙夷。去年冬天,在联合国,当法国和德国外交官就攻打伊拉克的必要性和时间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时,拉姆斯菲尔德先生将这种怀疑论视为一种冒犯。他说,法国和德国代表着一个老早以前就降格为无害的旅游胜地的“老迈欧洲”,法国以空虚和骄傲而闻名,德国因顽固和偏执而著称。[7]
在华盛顿官僚金字塔的顶层,保持谦恭有礼的姿态本是一项传统。早在1947年,杜鲁门政府的国务卿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就意识到:美国若想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她就必须提出一个万能口号,对于专横的单方决策,这个口号既能用作事前的理由,又可以作为事后的解释。他明白:美国人民如果认为冷战战略是允许讨论的,他们就可能起来对冷战说不,因此,他对自己的幕僚说,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必须被装扮成“不偏不倚(nonpartisan)”的,任何政治论辩都必须“关起门来进行”[8]。
艾奇逊说:“如果我们可以使他们相信这些,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去投入比赛了。”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之间,“不偏不倚”这个词已经为一连串儿总统提供了帮助,使他们得以在朝鲜、越南、危地马拉、格林纳达、巴拿马、柬埔寨、黎巴嫩、尼加拉瓜、安哥拉和波斯湾发动正式宣告或未经证实宣告的战争。如今,布什政府已经用“永无休止的反恐战争(never-ending war on terrorism)”这个口号取代了“不偏不倚”这个曾经辉煌的魔咒。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疾恶如仇的拉姆斯菲尔德”的政策和“看不见的切尼”的老谋深算。
六、玩忽职守(Negligence)
世贸大楼的倒塌在世界各地——从开罗到安曼,从伦敦到巴黎——激发了极为广泛的支持美国的情绪。但是,在短短十九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政府就已经设法将这笔资产浪费殆尽。由于未能揪出奥萨玛·本·拉登而在这一失败的嘲弄下恼羞成怒,布什政府欺侮了我们的盟友,嘲笑了联合国,挑衅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招募了一群新的敌人,并且用我们固有的理想主义这一硬通货来交换了一堆思维混乱的犬儒主义的伪币。
所有这些换来了什么?阿富汗的“政权更替”。耗资逾150亿美金来击溃了装备原始的、几乎是孤苦无助的塔列班,并且将喀布尔交托给一位爱好自由的军阀,另外又用10亿美金去贿赂巴基斯坦的军事独裁者穆沙拉夫将军,实现了阿巴边境的和平。
七、我们最坚定的盟友(Our Staunchest Al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