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浅析机构投资者在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下)

  我国当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要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公司的问题。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设立,所以90%的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上市融资的渠道,所以借壳上市几乎成为民营企业上市的专利。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国家股或法人股股权,之后得以控制上市公司。这种收购完成之后,是否就是资源合理配置了呢?而且这种收购都是有成本的,民营企业收回成本的方式是否是通过收购后扩大实业投资规模来实现呢?民营企业主要收回投资的方式是1、与国有大股东盘剥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手法一样,通过关联交易、担保、借款等方式侵吞财产,例如四砂股份和棱光股份就是很好的例子;2、通过在二级市场操纵上市公司的股价,从中获利收回投资成本。有的公司通过第二种方式收回成本之后,突然发现这种方式是一种获取暴利的方式,所以干脆以收购公司炒做股票为公司的主业。
  通过对三类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一些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无论是作为战略投资者还是并购者进入市场,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实现资源配置功能都没有起到人们预期的作用,其在公司治理结构改进中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
 
  四、敢问路在何方?――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建议
  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格言,“尺子之所以具有丈量的功能是因为尺子本身具有刻度”。当机构投资者在中国的市场上选择了做庄炒作时,带来的结果是自然是他们腰包的鼓胀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沉默”。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和投资理念的倾斜理所当然得导致了这把尺子的 “刻度模糊”,无法准确得丈量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刻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要想使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确实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
  (一)证券市场基本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与海外发达市场相比,显得过于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着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法规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强、司法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曾经谈到“由于微观经济基础本身的问题和证券市场基本制度安排不到位,中国证券市场无论发展怎样的机构投资者,都不可能真正弥补其基本缺陷。”这就如同道路、交通规则和汽车之间的关系一样:如果是“豆腐渣”公路,再好的汽车也无法高速、稳定、安全地行进。当务之急是从根本上推进企业改革,推进国家治理机制和证券市场治理机制的改革,推进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健全运作所必需的基本制度的建立,即建立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所必需的“高质量的高速公路和交通规则”。[xiv]
  1.因而必须积极、有序、健康的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增强股权流动性,让市场形成大流通量。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指出,国家因持有股票市场的大部分股份而成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正是这种"一股独大"以及所有权缺位导致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差和不可避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随着国有股流通和股权结构的优化,更多机构投资者将转向公司治理导向的价值投资。[xv]
  2.培育规范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各类市场中介机构,为机构投资者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提供翔实的信息披露。
  3.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为此必须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推进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包括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规范信息披露行为等,为机构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提供扎实的市场基础。正如厉以宁教授在社保制度与养老基金管理研讨会上指出,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独立董事真正发挥作用后,养老基金入市才能成为可能。
  (二) 培育更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更专业。他表示相信,只有在未来发展起更多“投资部门设置完整、内控机制健全、专业人才充足、投资理念科学、投资目标清晰”的更为“专业性”的机构投资者,运用科学的投资方法、投资工具,通过组合投资,以获取较为稳定收益为投资目标进行运作,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市场发展。
  2.更理性。上市公司股价与公司基本面“脱节”,是目前我国内地证券市场与海外成熟市场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美国,一般上市公司都会预测下一季度的业绩,如果不能实现,一开盘这些股票甚至会下跌50%以上;反过来,如果每季度都完成或者超过预测,股票的价格就会攀升。只有当市场有了一批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真正敏感的投资人,这个市场才会更趋理性。在培育这样的市场时,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有专业分析与研究能力的机构投资者逐步成长无疑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未来中国证券市场还应该发展一批对中小投资人投资需求最为敏感的机构投资人。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