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规模经济制约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误区分析
何其刚
【关键词】规模经济 中小企业 间接融资
【全文】
一、 规模经济的理论回顾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作为基本生产单位,被假定处于市场、技术、成本的一定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函数和成本分析是作为衡量企业投入产出功能的基本工具。通过研究表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呈递减规律,当生产规模达到某一点或某一区间时,单位成本会降至最低,此时,收益随规模递增达到最高值,这种现象称为规模经济。在这一区间内,企业长期成本曲线会达到最低点。当生产规模继续上升时,则会出现成本随规模扩大而增加的现象,效益不再提高,反而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规模不经济,由此推导出规模经济理论。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大规模生产通常具有优越性。在一定限度内,工厂的规模越大,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越低,因为较大的工厂可以达到较高程度的分工和专业化,可以采用高效率的大型设备。所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生产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其趋势是大企业战胜小企业。国民经济中大企业的比率越来越大。
规模经济的概念为大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成为经济中的主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二十世纪漫长的工业发展过程中,几乎在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里,规模经济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唯一手段,也成为政府用来制定产业政策,品评企业效益的基本依据。而规模经济理论也成为长期以来人们否定中小企业的基本理论依据。
二、规模经济下的银企共生关系
规模经济意义下,追求生产规模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唯一选择,大企业在进行规模生产的同时,其自身积累远远不能满足于企业扩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除进行生产与再生产所进行的投入外,大企业用于进行产业规模扩张所需的资本金主要来自于有组织的银行体系的信用贷款。
间接融资即信贷是银行的主要传统业务,如何实现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是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基本标准。通过向可能实现产业垄断,形成超大市场规模的企业发放贷款,以实现银行货币资本经营的规模扩张。同时,从数量上减少对客户的服务,有利于经营总成本的降低和规模收益的实现。
在共同追求规模收益,实现无限扩张的过程中,银行与大企业逐渐形成利益上的伙伴关系,即银行通过支持企业的扩张实现规模信贷和安全收益,企业在银行的支持下迅速实现业内扩张甚至垄断。相互依存,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成为银企关系的主要特点,其本质就在于通过对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高度占有以最终实现巨额收益。(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