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到谈判的工会角色
王怡
【关键词】工会
【全文】
王怡
试着列举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十个关键词,相信“工会”一定是其中之一。某种深刻的历史记忆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我们在市场体制下对于工会的定位和重新审视。尤其面对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话题时,如何面临和发挥工会的作用,这种历史影响既让执政党和政府充满顾虑,也让工会自身的发展陷入迷津。而这种源自意识形态的偏见,在我看来恰恰又进一步加剧了工人阶级在今天的弱势地位。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结构有一种推动与塑造的力量,就是将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与各种稀缺资源整合到了不同的非官方企业之中,使当代社会成为一个公司的世界。进而又依附于企业这种盈利性经济组织的力量,萌生出大量在本质上带着经济目的各种非经济组织,最终彻底改变社会的面貌和私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整合的作用是千百年来的政府力量没能做到的。这种整合的方式通过市场的交易来落实,市场通过一种和平和自愿妥协的方式,做到了人类社会几千年来通过暴力和强制无法做到的事情。
但由于市场本身一面带来利益的多元化,一面也在资方和雇员之间造就出经济实力巨大的不平衡(包括在参与社会制度博弈的不平衡)。工会组织的登场,就成为超越一对一市场交易的一种框正。工会和其他类似的组织一样,正是依附于经济组织并直接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的一种非盈利性经济组织。它代表一部分雇员的利益,成为集中职工的博弈力量向雇主争取最大可能利益的一个社团。更重要的是,以法团主义的视角看,作为一个市场化的“社会组合”,而不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群众组织”,现代市场体制和宪政体制下的工会,还将成为民间社会一种重要的弥合性和平衡性的社会力量,而不是想象中激进的社会暴动的领导者。所以美国学者Jeanne L. Wilson和澳大利亚学者Anita Chan根据他们对中国工会的研究,指出中国工会主要应该是一种“社会功能性组织”(functional representative)。
超越一对一的交易方式,从而改变市场配置后果的一种传统思路,是我们历史记忆中的超经济博弈。在革命时代,“工会”主要被看作是一种施加到市场关系之上并且代表着对市场关系的藐视和否定的暴力力量。代表不同市场利益的不同社会组织向着政治组织转变,通过非经济的手段,主要通过罢工和其他方式的暴力斗争,越过交易而直接诉诸于社会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来改变资源的配置和社会结构的整合。正是这种在部分意义上富有正义感的超经济斗争,奠定了我们今天党—国家制度的根基。但这种刻骨铭心的历史轨迹也造成了我们关于“工会”浓烈政治色彩的僵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