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印第安人交易景象”的法律分析

★○“印第安人交易景象”的法律分析


鲜江临


【关键词】交易 法律 分析
【全文】
  
  
  印第安人将黄金和白人的玻璃球进行交换,今人总是要笑掉大牙的。“今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能够如此“聪慧”?这即是说,如何能够成功地避免“交易失衡”?
  如果我们认定法律是社会人之间具有合意性的规则,不是社会某单方意志的体现,就需要研究法律中合意所及交易的平衡性。象印第安人的例子,需要矫正对黄金和玻璃球之间的“认识偏差”。虽然在特定环境,这件交易具有合意性仍然值得赞许:它总比将印第安人被劫杀,让印第安人的利益保全得更多,但是在普遍性环境,这种交易模式具有短临性,无法长久地持续。
  我们试图对合意中发生的交易失衡问题寻找答案,比如白人的狡诈和对应的愚昧,也可能从信息不对称等学说里,发现交易失衡的谜底。但这些理论并不能及时地用以破开当事人生活的迷雾。我们总是生活在蒙昧之中。突破蒙昧状况,只能依赖当事人日益增长的常识。没有常识的增长,是无法发现交易失衡的破绽的。
  因此,就不得不设想,在印第安人关于玻璃球的常识不足的情形下,在印第安人的耳边去“普及”常识。但这样的努力,往往表现出极为有限的效用;甚至可能引起白人和印第安人的不悦,破坏白、印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尤其严重的是,可能在印第安人看来,这个常识普及者,对他头上插着羽毛、腰间别着玻璃球的光辉形象,有不敬之意。
  有效的方式乃是,印第安人在不断的交易中,发现黄金的稀有性和玻璃球“取之不尽”,出现交易的必然性停滞;这将为识别“交易失衡”提供机会。
  “交易停滞和轮空”,逐渐被期待出现在社会生活之中。这就是说,印第安人最终的一无所有,为认识交易失衡,将提供最为清晰的认知画面。
  独立观察印第安人交易,只有默默总结:短临性,无法持续“交易模式”,不宜构建成“反复适用”的法律规则,因为这样的规则,会导致“交易停滞和轮空”。出现“交易停滞轮空”,人们会普遍地发现交易规则的非合理性质。
  人类社会诸多法律制度,往往是在这种缺乏真正常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在类似的“印第安人交易景象”中,在可能导致交易停滞的法律制度之下,将自然给予人的礼物一步步的丧失。
  人们先是出让了土地,继而出让了身体的权利,当完全“空空如也”的时候,出让了思想和灵魂。人类进行交易的种类排序,与马斯洛揭示的人类需求层次排序,通常相反。
  在人类的生存中,存在不可转让的自然权利。此即是说,身体和寄寓其中的精神具有的个体自我支配权利,以及维系此种权利的特殊物权,是不可交易转让之权利。人类的劳动及其成果,汇聚在个体的信息和信息加工成果,在与自然权利不冲突的情形下,是社会交易的标的物。对它们进行交易的目的,也正是满足人类自然权利的需求。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