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座城市中心广场上的哥特式教堂出发,沿着市政厅右侧山墙顺逐级升高的地势向北,步行只消6、7分钟,便到了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堡。仰视40度陡坡上的山丘顶端,与城墙连为一体的是中世纪纽伦堡选帝侯居所凯撒堡。
若顺墙向西行5分钟,可以看到连接北段与西段的城墙拐弯。在拐弯处是老城的西北大门,穿过长长的呈L形的门洞的刹那,看到脚下已经干涸了的护城河,耳边如此安静,贴墙根偶起一湍并不急迫的风声,却似乎秦月汉关的万马嘶鸣、铁马冰河的幻影。
回转城内,咫尺间,粗钉生铁箍就的木门窗构架:一座中古时代的德式小楼。这便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画家丢勒故居,一烛亮彻500年的灯火宛如江南水乡乌篷船艄的渔火,在月光下温馨地漂荡。
令纽伦堡扬名天下的两处景点都在城外。一个是在城西新区的国际军事法庭旧址,一直是纽伦堡地区法院的司法宫。另外一个是东南郊国际会展中心湖泊对面的纳粹党代会旧址,那是个长期封闭废弃的马蹄形红砖建筑。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个名气大而观赏价值较小的地方所代表的对一段惨痛历史的反思,催生了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根据1945年8月8日的伦敦协议而设立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纳粹战犯的审判已经成为人类的集体记忆。纽伦堡审判作为一个历史坐标,成为欧洲现代史的一个分野。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战后欧洲的社会精英们认识到历史并非是一张可以随意涂抹、借以粉饰当今的画布;任何根据短期社会政治上的需要,而淡忘、忽视甚或歪曲历史,都会面临灾难重演的风险。
鉴于对二战期间以德国为首的纳粹法西斯利用国家机器,肆意推行大规模侵犯基本人权的反人类犯罪这一惨剧的反思;以及对重建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秩序的追求,欧洲的社会、政治精英们先后提出了诸多欧洲合作的方案。最终于1950年代开始了今天的两个欧洲建设:经济一体化的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以及政治、人权的欧洲理事会和欧洲人权法院体系。
继续行程,前往斯特拉斯堡、卢森堡、布鲁塞尔……
欧洲心脏斯特拉斯堡。两个欧洲法律系统在此相会。
斯特拉斯堡本为日尔曼语汇,意为“大道旁的城堡”。从语源学来看,该城是处在交通要道上的一个多元文化的混血儿。它是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大区首府,东隔莱茵河与德国小城盖勒相望。美丽富饶的阿尔萨斯居法德之要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初年罗马帝国的占领,开始了日尔曼-德意志民族与高卢-罗马人之间在这片土地上长达2000年的交锋。公元5世纪,日尔曼人向西向南大迁徙时占领这里。9世纪,法国加洛林王朝在此争锋。10-17世纪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形成了阿尔萨斯的深厚的日尔曼文化传统。17世纪中期法国势力回归,到“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取得了完全的支配地位。1871年普法战争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诞生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结束,德国重新获得阿尔萨斯,直到1918年一战为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又被纳粹德国占领,1944年法国终于重新拥有了阿尔萨斯地区。
20个世纪的战争史,同时也是日尔曼与拉丁两种文化的长期交流融合的过程。而独树一帜的法兰西文化就是在这种文化融合的背景之下横空出世的。这种情形与中国古代中原文化与塞北游牧文化的交流异曲同工。随着德法合作时代的来临,斯特拉斯堡所在的边境地区转变为欧洲统一大市场的中心,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欧洲联盟法律系统的欧洲议会选择了斯特拉斯堡这个浓缩了欧洲历史的城市为会址,蕴含着欧洲建设的深层意义。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