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未成年人的作证能力

论未成年人的作证能力


王治江


【摘要】我国由于证据立法的滞后,所以没有关于未成年人作证方面的专门规定,理论界也很少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未成年人作证能力的必要性,然后基于国内外的比较法考察,提出了我国未成年人作证能力的确认标准和审查程序,最后列举了笔者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作证能力;审查程序
【全文】
  一、 研究未成年人作证能力的必要性
  在人类历史上,对于证人资格一度存在诸多限制,年龄﹑宗教信仰﹑智力缺陷﹑肤色﹑道德缺陷﹑定罪判决﹑婚姻关系﹑与一方当事人﹑律师﹑利害关系人的诉讼关系等,这些都曾经是不具备证人资格的理由。[1]许多未成年人往往不在证人之列。我国《唐律》中就明确规定十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作为证人,“基于律得相容者,即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皆不得令其为证,违者减罪人罪三等。”[2]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年龄不再是决定证人取舍的标准。“今天,几乎所有人都被假定为有能力作证,除非相反的情况得到确切的证明。”[3] 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都明文规定未成年人具有作证的资格。美国《加州证据法典》第700条就明确规定:“除非成文法有其他规定,每个人不管他的年龄,都有资格作证人。没有人被剥夺了对问题作证的资格。”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加州法院也已经允许十分幼小年龄的儿童作证了。[4]英国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称为“克服年龄缺陷从而合格的证人”。意大利民事诉讼法规定可以传唤未满14岁的人不加宣誓地直接询问。总之,对于儿童证据,不应采取否定的定型观念。近年来在普通法和成文法典中已经形成共识,“儿童证据具有天然的不可靠性因而应当特别小心”的观点已经被消除了。[5]
  法律明文规定未成年人的证人资格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未成年人都可以出庭作证,未成年人能否作证要受制于未成年人的作证能力。未成年人的作证能力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由于在知识﹑智力﹑经验等方面都与成年人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未成年人对于案件事实的观察﹑理解﹑记忆﹑陈述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成年人有作证能力的案件未成年人就未必有作证能力;2.未成年人包括刚出生的婴儿至17周岁的人,虽然年龄跨度不足18年,但基本完成了个人心理﹑生理﹑智力逐步走向成熟的完整过程,因此,各个年龄段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17岁的未成年人可以像成人一样作证,1岁的未成年人就没有什么作证能力;3.未成年人由于居住环境﹑生活状况﹑教育程度﹑家庭等方面的差别,同一年龄的未成年人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就可能存在天壤之别。例如,大都市里学龄前的儿童可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而偏远地区17岁的未成年人完全有可能不知道电脑为何物(当然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也是存在的,但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的不成熟,其认识能力则更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与此相适应,同一年龄的未成年人之间的作证能力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证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两个有一定联系但又不能相互混淆的概念。我国《民法通则》依据年龄、精神状况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一般说来,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具有作证能力,具有限制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是否具有作证能力则比较复杂。因为证人证言往往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证人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证人的取舍上必须慎重。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其是否具有作证能力不能仅仅依赖年龄来判断,而应当寻求更加适当的判断标准。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