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风险的角度看,全国银行业的问题不是在减轻,而是在增加,且风险增长的速度还很快。这从银行业的贷款逾期率、呆滞率和呆帐率的上升,从应收未收利息比重的上升中就可以看出。由于分业经营的要求,银行很难做到多元化经营、银行的资产业务被逼到贷款一条路上,这样银行的经营风险就不是在分散,而是在集中,风险度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大。就这个角度而言,此政策确实犯了一个不该犯的常识性错误-----逼着银行“将所有的鸡蛋都装到一个篮子里面”。
从规范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这几年的金融秩序相对于1993年初的情况而言,确实好了许多,乱集资、乱拆借、乱抬高利率的金融“三乱”现象确实有明显的收敛。但问题并未真正解决,而是以更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如银行帐外经营、存贷款“空中飞行”,以从过去的单纯绕规模、绕指标转向了增收入、补利差、解决福利等多种目的和多种用途。因为在分业经营之后,银行风险在增大,利润在减少,但另一方面包括利息支出在内的各种支出又“刚性十足”,再加上其他各种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理由,多种形式的违规经营就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了。况且,银行与信托、银行与证券的“脐带”根本就没有真正剪断过。这从1996年股市狂涨,从1997年无论中央如何打压,股市也跌不到位的市场状况就可以看出,也可以从中央一而再、再而三的“禁止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票市场”的通知中反证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违背初衷的结局?我认为,上叙现象,除了责备银行从业人员,银行经营管理者主观上努力不够之外,更多的还是一些客观因素。那就是,我们不应该再固守这种既违反市场规律,又违反经济运行规律的人为的把一个本来是有机融为一体的市场分割得支离破碎、又分割出低效、分割出垄断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政策,我们应该顺应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走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道路。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银行业和国际金融业近一二十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明显地表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全球金融创新速度加快,全球金融深化加快,商业银行普遍出现综合化、全能化趋势,金融自由化的步伐在加快;二是在放松管制和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日益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愈来愈强,权威性也愈来愈大。显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金融竞争的加剧,现代商业银行的内涵和外延已远远超出它过去的特定范围,不再局限于短期性的资金融通,而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提供比过去广泛得多的金融服务。这种银行“全能化”的结果一方面确实满足和适应了社会对金融业的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又使其自身的风险分散化、减少化,同时还明显地改变了其收入来源结构和利润结构。虽然,最近几年的巴林银行事件、BCCI事件、大和银行事件、住友期货事件等都和银行全方位发展不无关联,但也不可把主要责任归结于此。在一定意义上,商业银行综合化发展、全能化运作,从总体上看是利大于弊的,并且是一种发展方向。因为从理论上将,混业经营模式的存在具有如下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