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道德与中国法的实施

  人们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道德一词。一是在狭义上使用,指人们的品行如何,如说某人的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一是在广义上使用,把人们的道德观念、信念、原则、理论和规范,人们在各自道德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活动以及人们之间 的道德关系、社道德状态等,都划入道德范畴。
  几千年来,人们对道德作过种种解释。以往普遍的看法是把道德说成是人的本性的表现、人的良知、良能的表现,是人类共同的、永恒不变的观念和行为准则。这种道德不是后天产生的,而先天就有的,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孔子就说:“天生德于予”1。董仲舒则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准则“三纲五常”说成是“天意”,所谓“王道 之三纲,可求于天”,而且“天不变道亦不变”2。在西方,《旧约全书》认为道德是耶和华对摩西的启示,然后通过摩西向百姓宣讲的戒律。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学者中也有许多人把道德视为来自上帝或自然的观念和准则。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
  (1)道德不是抽象的人性的反映或上帝意志的反映,而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规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其内容归根到底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并随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道德不是抽象的、永恒的东西,而是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每一时代都有相应的道德,每一种道德都有时代的、社会的局限性或烙印。
  (2)道德作为历史的范畴,它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由于各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利益不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他们的道德也不同,如有的把“君为臣纲”等作为自己道德的核心,有的把利己主义作为自己道德的核心。
  (3)道德虽然是历史的范畴,具有阶级性,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道德也有某些共同之处,即具有继承性。因为评价道德的客观标准是存在的。一方面道德本身有一定的社会性,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讲究礼貌等,是各时代的道德都包含的内容,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一定阶级当它处于行进阶级的地位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它的道德就可能包含一些积极内容,这些内容常可为以后的行进阶级所继承和发展。评价道德的客观标准或统一标准,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
  2.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主要由这个社会的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来保证实现的有关善恶、是非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