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韩德培先生访谈录

韩德培先生访谈录


曾涛


【关键词】韩德培 访谈录
【全文】
  在披翠叠秀的珞珈山下,笔者拜访了已逾九十高龄的法学宗师韩德培先生。韩先生出生于上个世纪初,其在法学领域求学、为学和从事法律教育的曲折历程,恰好是20世纪中国社会、中国法学和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教育曲折前进过程的见证。他在中国法学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特别在国际私法和环境法领域里,起到过倡导和开拓性的作用,至今仍为之辛勤耕耘着。他现在还未退休,仍担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名誉所长、环境法研究所名誉所长,还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等职。我国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曾把他作为“当代中国的法学人物”,以专条加以介绍。
  在武汉大学韩先生朴素宁静的书斋,韩老精神矍铄地回答了笔者所提出的问题。
  问:你早年的求学之路是怎样的?你是如何在法学殿堂求学和治学的?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术经历。
  答:我于1911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当时苏北有“金如皋,银泰兴”的说法,因此在如皋县城里,只要不是入不敷出,生活是颇为舒适的。这样一来,如皋人贪图安逸的乡土观念很重,是很少有人愿意远走他乡的。我的想法和当时的如皋传统习俗并不一致,虽然家境贫寒,仍是一心向学。我六岁入私塾,打下了旧学的基础,十岁转入京江小学读书,当时受到新学影响,京江小学对语文、算术、英语课程特别重视,因此在小学时代我就受到了良好的英语训练。小学毕业后考取了不收学费和食宿费的如皋师范,在师范读书的三年半时间,广泛涉猎了各种书报杂志,其中包括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胡适之的《胡适文存》等,从新文化运动到西方的民主思想,使我接触到了一个崭新的大千世界,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求学的决心。1928年,插班考入南通中学高二,并于1930年考入浙江大学史政系,半年之后,我所在的浙大史政系合并到中央大学。
  转入中大本应进历史系或政治系,但我因为听了法律系一位教授的课而从此改学法律。这位教授就是时任中大法律系主任的谢冠生先生,他当时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秘书长,后来任部长。谢先生讲话不带讲稿,只拿粉笔一枝,他教法理学,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仅条理分明,而且把一般人心目中枯燥无味的法学课程讲得趣味无穷。在中大读书期间,在谢先生等名师指导的同时,我还广泛涉猎了各种书籍,当时已能阅读英法两种外文原著,先后读了奥本海的《国际法》,戴西的《英宪精义》,庞德的《法律与道德》等英文原著,还有狄骥的《公法的变迁》和《私法的变迁》等法文原著,打下了坚实的法学基础。
  1934年,从中大毕业以后,在中央大学编辑部任编辑,并兼教学工作。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留英公费生,这是当时最难考的公费出国名额,全国共取24名,其中国际私法仅一名。由于二战爆发,本应赴英国剑桥大学,未果。1940年改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法学,师从莫法特·汉考克教授,他当时是法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对国际私法有相当新的见解,若干年后,他南下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史坦福大学等校任教,成为名闻遐迩的国际私法教授,对美国国际私法学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我就读于他门下时,汉考克可说是国际私法学界一位正在上升的新星,受他的影响,使我在以后的学术研究问题上,并不固步自封,对于新的学术观念总是鼓励有加。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