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从市场到宪政:经济沙皇时代的终结

从市场到宪政:经济沙皇时代的终结


王怡


【关键词】国有股减持,宪政,博弈
【全文】
  
  
  自去年10月证监会出头,越俎代庖的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半年多时间的新减持方案大讨论终无善果。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宣布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6月24日,股市行情旋即发生井喷,反映出6千万股民对国有股减持恐慌性预期的如释重负。
  如同去年暂停减持一样,财政部和证监会发言人反复强调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向是“政治正确”的。然而发言人旋即指出,国有股减持的特殊性和探索性,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制定出系统性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国有股减持的实施方案”。
  为什么难以制定?其根源在于国有股减持问题上所累积起来的复杂性。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是改革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病灶,也是造成股市和上市公司诸多弊病的根源。当局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上的不断搁置和延期,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国企改革十几年的改革路程。应该说,对于存量的搁置甚至某种程度的回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于激进的制度变迁,是今天资本市场和国企改革成果的一个有效的保障。但是问题在于,当这个一股独大的局面必须提出来企图得到解决的时候,一个充分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已经壮大形成。在搁置的环境下生长并定型下来的各种利益,都具有充分的维护自己的正当性。国家利益、国企上市公司的利益、券商等市场中介组织的利益、证券投资者的利益,甚至政府各部委的利益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环境。国有股的不流通、控制权市场的不交易,都已成为投资者对于制度背景的中长期预期。股市的价格也充分反映了这种预期。所以任何从外部施加进来的强有力因素,尽管具有某种政治正确性,却都有可能使这一虽然问题重重但是有机循环的市场失去基本的正常运作,并将制度转换的成本不公平的分摊给股市上被套牢的几千万投资者。
  在另一方面,各种在促进增量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又势必和国有股的减持捆绑在同一辆烈火战车上。例如国企的产权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银行和企业的债务问题、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劳动者失业与就业问题,甚至国有资产在竞争性市场上的逐步退出,等等。
  如此,国有股减持就越来越成为一个浓缩了中国20年渐进式改革方式下几乎所有重大积压问题的出口,成为一个必须毕其功于一役的问题。而决策者的智慧在于作出恰当的判断,究竟是不断的搁置和延期在累积解决这一问题的系统风险,因而需要速战速决?还是当增量还没有大到使存量不足为患的时候,解决这一问题的时机就还未成熟,行政力量推动下的减持就可能成为一场冒进?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