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网上读苏力”之一:《知识互惠与知识征服》

  
  本贴由苏力于2001年4月11日19:06:15在乐趣园〖法言法语〗发表.
  
  
  
  【命运与实力——我的一点肤浅理解】========
  
  获取什么样的知识,这是每个人个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如果按照各位理解的,是一种“宿命”,那么,就应当说是“完全是”,不过,以我目前有限的思考,还是别说得那么极端为妙)不是能够自己选择和决定的。这种状况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但是,现代社会的异质性(以及相应的批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浓重的等级制)和现代人更多的可能性相加,使得古代社会不那么严重(其实也是有的,比如科举制)但是在现代却无所不在的“知识征服”自然的凸现。(斯汤达的《红与黑》早就提供了一个细致展现这种情况的舞台,而苏力先生所指出的大学中的知识征服,的确让我感到“不寒而栗”。)
  
  如果我以上的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知识征服”就不简单是、甚至主要不是“知识”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现代社会的问题,是现实,是一种命运(虽然如此,我还是不敢贸然断定所有人都无法摆脱、至少是无法面对这种命运。也许苏力先生就是一个俄狄蒲斯王式的人物,——即使心中明知这是一种宿命,也要“抵抗”——虽然苏力先生否认,但是,戳破西洋景本身,不可能没有抵抗的意味)。“你和我都深深堑在这个世界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摆脱的“语境”。
  
  因此,我们面对的世界同我们自身渴望(适合)的生活方式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很可能是无可克服的张力,让我们更加理解“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理解现代社会是一个“铁笼”。大学生活不过是一个序曲,一个预告,以后的人生之路都是如此,我想,苏力先生最能体会到“话语的秩序”的限制和学术体制、大学体制的限制。所以,苏力先生在结尾的话值得铭记:“重构知识互惠模式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努力。有意义的只是生存的斗争,只是实力”。
  
  因此,这种征服还是抵抗,都是无法区分形式还是内容的,当然,无论征服还是抵抗,逻辑是相同的。这一切,都是构成现代命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也许沈浪先生并没有理解苏力的意思。生存斗争,这是这个命运下个体之间的较量,既然你承认了这个命运,那么,生存斗争就是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人的自私本性(也是生存本能)决定了这一点。沈浪先生所举的孩子父亲的例子其实反倒是在赞同苏力:当你能够选择(也就是有了实力)的时候,你还会像小时候一样对爸爸的话言听计从吗?你不是在义无返顾地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吗?而实现这一点的,不正是实力吗?所以,沈浪先生所渴望的“平等对话和自主选择”,归根结底,只有斗争才可能。没有实力,谁会给你平等,你凭什么选择?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