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一九八六年》——对暴力的重现

《一九八六年》——对暴力的重现


摩罗


【全文】
  《一九八六年》是一篇闪现着奇瑰辉光的作品。自1949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在艺术想象力和文化想象力上首屈一指的作品,我认为非它莫属。小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信息和心理内涵。历史都是年轻时因为一次失恋而放弃了研究古代刑罚的计划。这次爱的挫折使他内心受到伤害,形成了明显的精神障碍,从而挫伤了他通过研究古代刑罚来关注生命尊严关注人类命运的愿望和能力。就业以后,他身陷于国家体制和无休无止的致治运动之中,他的这种愿望和能力一直没有重新焕发起来。文革爆发时,红色风暴迅猛袭来,历史教师带有巨大的惊恐节节后退。从戴高帽子游街的人群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后,“他想也许就要轮到他了”,他无可奈何地坐以待毙。抄家者终于来了,抄家者蜂拥而入时,他的双脚一直浸在洗脚盆中,任热水完全凉了下去,这是真正的或说双重的“手足无措”。抄家者正是因为搜出了他为古代官方刑罚所开列的研究目录而将他从洗脚盆里拎起来押走,一场半官方半民方的逮捕就这样完成了。可以说历史教师的一生中,他开列那张刑罚研究计划是他第一次用文字阴晦地表达他对于生命尊严的强烈关怀,而这第一次表达恰成了他获罪下狱的直接原因。这个时代对于生命、人性和尊严的仇视和敌意可以说强烈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那张刑罚目录正是表达了他对这敌意的敌意。从而也就成了他与这个时代的敌以对关系的标志物。他以前在时代巨浪面前节节后退时,尚未明确意识到这种敌对关系,但当他因此而遭到逮捕之后,也就是在他被逼到绝路之后,他终于开始自觉到这一点,并渐渐明确起来。
  
  历史教师的精神困境就是从这自觉的一刻开始的。
  
  对这种敌对关系的认识尚不明确时,他可以假装糊涂,在糊涂中后退就无需担当多少心理责任。意识一旦觉醒,强烈的道德羞愧感就会声势浩大地奔涌而来。他的想象自我站在生命尊严的立场上强烈谴责他以前的败退,更如将令一般命他鼓起反抗之勇。反抗吗?那结局是十分明确的,除了像后来的遇罗克那样惨遭杀害决无别的下场。生物自我要求他避免这样的下场。屈服吗?那是他的想象自我所难于容忍的。生物自我所强调的生存愿望和想象自我所蕴含的道德命令对他进行猛烈夹击,双方都要求他作为对自己一方有利的现实选择。历史教师被逼得惊恐万状,六神无主。他的整体人格终于被这种长久的夹击所打碎,他再也没有内在的心力或外在的际遇可以帮助他收拾残局复归平衡。他因为不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不得不付出人格破碎、精神分裂的代价。谁也说不清对于一个现实的人来说哪一种代价更为惨重。历史教师自己也来不及仔细甄别和选择,他不由自主地就付出了第二种代价。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