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傲慢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完全不同于美国的那些在世界上有点名气的期刊。《经济学家》绝对不会像《新闻周刊》那样依靠哗众取宠的大幅彩色照片拖住读者的眼球,再搭配上没有多少信息量的平庸文字敷衍了事。它的编辑们坚信,《经济学家》的读者们都是高贵的深刻的绅士,而不是那些仅仅满足于了解“世界上发生了某某事”的白领职员,它的那些文字精致而有深度的文章并不需要噱头来添乱。同样的,《经济学家》从来都不试图掩饰自己的倾向性。右倾,在政治上保守,在经济上坚信自由市场经济是《经济学家》一百多年来一贯的基调并且一直被它引以为荣,它才不会像《时代周刊》那样表面上保持中立的tell读者们一个发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的story但是却在暗地里给全世界的读者们灌输美国人的价值观和语法不怎么标准的English。至于《财富》这样的只会搞搞企业排名,讲述CEO们的无聊故事的财经杂志更是不会被它瞧在眼里。或者说,英国的期刊和它的绅士们,根本就瞧不起美国的那些自以为是的暴发户,并且不愿与他们为伍,所以他们才会拼命的追求深度与精致。当然这是我猜的。
  
  从文风上来讲,《经济学家》有着浓浓的英国绅士的傲慢。它似乎倾向于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天下大事,一切都在它的视界之中,什么都可以拿来评论一番。而它的评论有强烈的倾向性,与自以为是。给人一种,我就是权威的,我就是对的,中国有问题甲乙丙,法国有麻烦ABC,我给你们指一条路X,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就是这样,傲慢而似乎有些无礼,但是却足够的尖锐。这种傲慢甚至对它的读者也能显示出来,它的很多文章深奥而晦涩难懂,并不考虑适应读者的口味,而是让读者们去适应它,它也不怎么追求发行量,每一期的售价高达55元人民币,(而且还不是根据官方的外汇牌价从英镑折过来的,《经济学家》用自己算出来的人民币与英镑的汇率来定价),相对的,《时代周刊》是33元,所以它根本不试图通过追求发行量来维持体面的生存。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它的读者似乎也认同《经济学家》傲慢。看看头两页的读者来信吧,世界各地的读者们都会尊敬的先称呼《经济学家》编辑们一声“SIR”,然后再很有礼貌的发表自己的可能的不同看法。不过,可以想象,傲慢同时也会带来无知与偏见,因为傲慢的人不会屈尊去了解陌生的事情,却因为习惯而要发表意见。《经济学家》至少在有关中国的问题上就是如此,它有很多的文章更多的象是没有什么实证根据的想当然的产物,胡乱的发表一些评论,让作为中国人而又了解了更多的背景信息我只能摇头感慨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赞叹发明了唯物辩证法的马列先贤的伟大。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