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第17期
姜丽勇
【全文】
传统上我国把贷款质量划分为“一逾两呆”。从1993年起,在世界银行的援助下,普华国际会计公司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了五级贷款分类方法,即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为基础对银行的贷款质量进行评估,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央行现已决定推行这一国际通行的贷款分类方法。本期文摘选编了有关评论。
央行行长谈贷款分类。戴相龙在《改进贷款分类、提高资产质量、为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文中指出:贷款分类方法的实质是通过深入、客观地分析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它的流动性、资产负债表、担保单位的实力,来判断贷款本息收回的可能性,然后确定贷款质量等级。这种分类方法与过去的“一逾两呆”分类法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客观反映贷款质量,二是有利于银行主动加强贷款风险管理,三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实施有效监管,四是有利于是我国银行信贷管理和中央银行监管制度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可以增强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增强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对促进企业制度改革,推动整个经济体制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金融》1998年第7期)
传统的“一逾两呆”缺陷何在?裴权中在《银行贷款分类方法探讨》对此进行了探讨。其一,看不出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及借款企业的状况;其二,不能准确地界定贷款的质量。因为贷款逾期的原因是复杂的,逾期未必构成不良贷款;其三,事后的贷款分类,不能于事前定性并促进其转化升级。(《金融参考》)1998 年第6期)
贷款风险分类法的特点。邓琦、王燕明、庄建华在《对实行货款风险分类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贷款风险分类法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注重借款人主营业务收入在还款来源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它既注重借款人能否按期还款,又注重贷款人用什么还款;其二,注重对借款人现金流量的分析;其三、动态分析取代了按期限分析,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随时调整贷款的分类结果。(《金融市场》1998年第9期)
两种贷款分类法的比较分析。申秋山在《两种贷款分类法的比较分析》一文中从内涵效应和运作要求两个方面对两种贷款分类法作了比较。从内涵效应看新分类法有助于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有助于避免期限分类法所导致的逆淘汰效应;有助于强化贷款风险管理;有助于确立收回贷款本息的主攻目标;有助于形成公认的分析框架和统一标准。从运作要求看,新分类法要求高素质的信贷队伍;要求对称的信息支持;要求良好的实施环境;要求配套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要求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要求现代化的操作手段。(《城市金融论坛》199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