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律涵量、法官裁量与裁判自律

法律涵量、法官裁量与裁判自律


武树臣


【全文】
  “法律涵量”与“法官裁量”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从静态来看,“法律涵量”限制着“法官裁量”,“法律涵量”越大,“法官裁量”也越大,反之亦然;从动态来看,“法官裁量”是实现“法律涵量”的载体或过程。“法律涵量”过大必然造成“法官裁量”过大,在法官综合素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势必造成裁判不公、司法不一,出现“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甚至枉法裁判。为解决这一难题,有必要引进“裁判自律”机制,使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仅要受法律、司法解释的制约,还要受法院制作的并经审核批准的判例的制约。这也许是在我国当今法制实际状况下,继审判方式改革、错案责任追究制之后,从深层次、从根源上推行司法改革的重大措施。
  一、“法律涵量”的定义、级差结构及其表现
  (一)“法律涵量”的定义
  “法律涵量”即法律之容量,是指法律规范的内容表现在“量”上面的界限或程度,这种界限或程度是通过法律规范在描述法律主体的范围、法律行为的性质、法律行为的情节、违法性、危害后果、法律责任、法律评价及处分时,所具有的概括性或具体性的程度体现出来的。换言之,某一法律规范的“法律涵量”大,该法律规范内容的概括程度就高;某一法律规范的“法律涵量”小,该法律规范内容的具体程度就高。在成文法国家,法律体系是由不同“法律涵量”的法律规范组成的。
  (二)“法律涵量”级差结构
  在成文法法律体系中,某种法律规范的地位是由该法律规范的“法律涵量”决定的。被称作“母法”的宪法,因其具有最大“法律涵量”而居于核心地位。宪法条文内容的涵概面是最宽阔的,它对法律行为主体范围、法律行为性质、法律责任等内容的描述是最抽象和最原则的。这种高度概括的法律精神或法律原则,常常能够分别派生出一部法典。这些法典或法律就是大“法律涵量”的法律规范。但由于这种法典或法律也是用极为抽象性、原则性的法律语言写成的,尽管它具有数百个条文,仍不能穷尽式地具体描述法律行为的性质、法律行为的情节和法律责任。为了使全国的法院和法官在大致相同的水准上审理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又制定了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若干规定》(1997年6月23日法发[1997]15号)规定:“司法解释的形式分为解释、规定、批复三种。”对某一法律、某一类案件、某一类问题如何适用法律所作的规定,采用“解释”的形式;对审判工作提出的规范、意见,采用“规定”的形式;对高级人民法院、军事法院就审判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所作的答复,采用“批复”的形式。从“法律涵量”的角度来看,大体上第一、二种形式属于中“法律涵量”的法律规范,而第三种形式则属于小“法律涵量”的法律规范。另外,尽管依照传统的成文法理论,案例(或判例)不是法律渊源,但案例在法官审判活动中并非毫无影响,案例以其独有的具体性和可参照性为裁判案件提供具体的标准。案例
  如果被视为法律渊源的话,其“法律涵量”也属于小“法律涵量”一类。
  现将“法律涵量”的级差结构展示如下:
  A 最大“法律涵量”的法律规范:宪法宪法修正案;
  B大“法律涵量”的法律规范:法律;
  C中“法律涵量”的法律规范:司法解释(规定、意见);
  D小“法律涵量”的法律规范:司法解释(批复)、案例。
  (三)“法律涵量”级差的表现
  在我国法律规范体系中,“法律涵量”的级差是较为明显的,现举“继承权”和“人格尊严”两个例子说明之。
  第一个例子:“继承权”。
  A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2.4)第13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B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985.4.10)第1条开宗明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该法共五章37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法定继承,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四章遗产的处理,第五章附则。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