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自然法理念的现代意义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三世作为莱奥波尔德以后最有影响的生态哲学家之一,他伫候在落矶山的一个湖畔,沉思后对自己说道:难道我的皮肤不正像这湖面?无论湖还是自我都没有独立的生命。……水湾的水已经跨过这一相交处并且现在已经包含在我的身体内。……北海湾的水已经是我的循环的组成部分;我们越确定地接受这一真理,我们就会越接近于理解它。我使流动于这个湖里的太阳能具体化。没有谁能独立生存。……酵母促成生物天生是共生现象。***J·B·卡利科特,前注4引文。**
  卡利科特也象一个自然淳朴未化的孩子一样,站在密西西比河岸,将这种智觉体验出来。他盯着褐色的淤泥堵塞的河水,看着一抹黑色的从孟菲斯流来的工业、市政污水,跟随在后的是不断从辛辛那提、路易斯维尔或圣路易斯漂来的一种不知名的混色线呢的碎片渣滓,他有一种明显的童心的疼痛的体验。这不是肢体的疼痛,也不是头痛或对肮脏河水的恶心,更不是自己有对这条河的诸如游泳、喝或买不动产的需求的障碍,而他却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因为一刹那的直觉,他感到:“这河就是我的一部分”。***同上。**
   三
  疼痛着与悲剧式的西方文化。这并不一定是我所要得出的结论,我只想摆出一参照系,来看一看贫穷、落后而又田园诗式的中国文化,她是怎样关照着人与自然之关系的。
  中国文化是多层次的。生活常识、经济民生的文化是第一层;满足人身控制的“治人之道”是第二层;崇尚道德理想主义的“做人之道”是第三层;追求天人相与、物我相一、神人合德的生生不息、流化自足的宇宙观是第四层。总的说来,前两个层面都是不甚成功的,特别是与西方文化相当层面比较起来,更是相形见绌,甚至可以认为,所谓满足人身控制的“治人之道”的文化体系基本上是摸错了方向,这些都是中国现代文化急待重建的。然而,中国文化中的第三以及最高文化层面的基本方向都是直至今日中国对世界最大贡献之所在。
  这些伟大的思考是基于中国哲人的大智大慧、先天先觉的真知灼见,它是超越时空和相对永恒的,它贵在没有经过痛苦的折磨和众多不可挽回的影响就可以先验地指导人类应当如何去做人,去满足本体必然的实现,去与宇宙统整成互助、同进退、共成长、相自足,去参与宇宙同构的秩序和法则。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哲学、秩序思想的主流、支柱和根据。它最早始自《周易》对本体的体悟和表达:无亨利贞。意即体用一体。稍后,《彖》传解释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可谓将体用关系淋漓尽致,并将天人合一思想的总纲出示给了人类--乾、变、性、命、和。从而使本体论、生成论、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合为一体。然其未对人类具体要求,似欠圆润。于是,《象》与《文言》继续解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孔子之后,天人合一的思路日渐由描述型转向强调人的主观能动即与天合一的性、命之学的方向。最显见有二。一是《中庸》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二是孟子,他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孟子·万章上》。**。所谓命,即与天地同流,“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孟子·尽心上》。**故必“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也,则知天也。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同上。**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