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影像中的正义——美国法律题材电影研究

  综观人类文明史,我们会发现法律文化其实远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种刻板僵硬,它在文艺传承的进程中,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几乎染指过每一类艺术的神圣殿堂。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留给后世最重要的篇章,是他在被判死刑之后在法庭上发表的最后陈词;作为西方一代文宗的古罗马作家西塞罗,本身又是罗马法学家的代表人物。其传世之作,且被后人奉为“拉丁文典范”的文集中,颇有几篇口舌犀利的辩词讼状。《圣经》是西方文明的根基之作,但它却也是犹太民族的法典。著名的“摩西十戒”至今仍是基督教社会的道德原则。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最辉煌的壁画作品《最后的审判》,仿佛是一部气势恢宏的法庭片的全景剧照,而西方最伟大的诗人哥德,他早期从事律师工作时的几份法庭发言稿,至今仍在各法学院流传。至于与电影的血缘关系最近的戏剧,更是表现出对法庭争斗的创作热情。例如莎翁代表作《威尼斯商人》的高潮就是法庭一场中两方的滔滔雄辩,以及夏洛克割肉未遂的喜剧结局。 
  电影诞生伊始,只是在钢琴伴奏下闪烁跳跃的活动画面,自然跟以辩论、说理为特征的法庭审判扯不上关系。头二三十年的“默片时代”更多表现的是追逐、打斗、恋爱、舞蹈之类靠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加一点文字说明即可使观众心领神会的题材。但“伟大的哑巴”一朝开口,就给人类中最会说话的一群找寻到扬名露脸的机会:律师、法官、陪审员、原告、被告、证人们纷纷粉墨登场,成为电影制片人的新宠。一位美国评论者言道:“制片人对法庭审判的热爱可谓是好莱坞最为持久的罗曼史。究其原因显而易见,导演们需要戏剧性、悬念性和动作性(基于其不宽裕的预算,他们希望这些最好都能同时发生在一处狭小的空间里),当然,他们也要有大量的对白。而审判,首先充满了一一抗衡的戏剧冲突:律师要和证人、委托人、法官以及原告之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其次,几场交锋后法庭的最终裁决构成了影片最大的悬念;还有,在审判中,大部分行为都只发生在装修俭朴的法庭里,无非是律师们在一小块空地上走来走去,花不了几块置景费;至于对白……还有谁比这些律师们更夸夸其谈吗?再加进谋杀、背叛与性爱,试问拍一部电影还别有何求?”新的类型在积淀,新的英雄在成型,新的叙事模式应运而生。和幅员辽阔的美国西部一样,民意深厚的美国法文化使这种类型片几乎成了美国的国粹。
  第一部法庭片国籍尚无所考,但其之所以能够在美国蔚然而成一类主流片种,同新大陆的政治架构、文化脉络和普通大众对法律的偏好密不可分。从历史上说,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颁布了成文宪法的国家。美国宪法第一次将三权分立原则明确地运用于实际的政治操作中;第一次使司法权脱离了政府的控制;并且第一次将公民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自1789年宪法颁行以来,除增加二十五条宪法修正案以外,二百余年法典主体基本上一字未动,这在世界宪政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鉴于此,加之美国政治生活中总统、州长、议员定期轮换,皆如过眼云烟,唯一部宪法坚如磐石,重于阿巴拉契亚山,美国宪法在美国人心中便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崇高的地位,不会被党政军各部门僭其位而代之。于是法庭片才有它可以落地生根的基础,不至于被一支看得见的政府之手挥舞大棒活活打死。其实美国电影总体上之所以如此繁荣昌盛,大半是托了这部宪法的洪福,只是法庭片不独同沾雨露,还顺势把宪法拿作题材,编到了自己的卖座本钱里,真可谓名至而实归!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