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的问题——时代的命题?
亚北
【全文】
万历皇帝的问题——时代的命题?
亚北
在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1997年版)中,有如下一段话:
“1583年春,适逢三年一度的会试。按照传统,皇帝以自己的名义亲自主持殿试,策文的题目长达500字。他询问这些与试举人,为什么他越想励精图治,但后果却是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松懈?这原因,是在于他缺乏仁民爱物的精神,还是在于他的优柔寡断?”(P23)
这就是万历皇帝的问题。用这个问题质问中国近现代史甚至当今的局势,仍不乏意义。
皇帝想从自身方面寻找原因,这说明皇帝并不缺乏仁民爱物的精神。万历皇帝确实优柔寡断,但他的优柔寡断也并不完全由自身性格所致。按黄仁宇的分析,皇帝的权力,并不像我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是绝对的,皇帝更多地是出自一种制度的需要,是一种象征,甚至于是一种装饰或摆设,国家真正的主人是成熟的文官体制。当然,皇帝也还是有所实用的,其任务就是在官员们的“争端无法解决时作出强制性的仲裁”(P90)。黄的分析说明万历皇帝的优柔寡断还在于他的力所不逮。
对中国古代政制做如此分析并不仅限于黄仁宇,还可见于其他,比如钱穆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
“中国自秦汉以下,依法制言,是王权相权骈立并峙的……像路易十四所谓‘朕即国家’之说,在中国传统意见下,决难认许。”(P25)
但这种分析即便正确,也还不能直接解决万历的问题。或许应有所补充,即皇帝的励精图治破坏了社会中业已存在的双重平衡:
1、官僚体制内部的利益分配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腐化的平衡,其利益的源泉主要为在皇帝钦定的税之外由官僚们制定的“费”(常例、火候等)。当然,官僚们事实上也可以得到法定的厚禄(这里不存在社会财力的问题,由费转为税不损社会财力),但这一方面与官员的道德形象相抵触(唯低禄才可见道德),另一方面,费转为税也有损皇帝的道德权威,且不论法定的厚禄是否可以遏制官员的贪婪这一额外风险。在此,皇帝的道德权威是与官僚的腐化相辅相成的。历史上的农民革命由反皇帝到反贪官的发展是佐证。
2、社会上下层的期望平衡。社会上层——官僚体制运作的重点在于防范下层的暴动及其他细小民族的犯事;社会下层——百姓虽然寄希望于清官治国,但从来都不拒绝自己家族中的贪官给自己谋的福利,反过来看,官僚体制内官员的腐化符合甚至出自某种社会期望。野史中,由十年寒窗而致飞黄腾达的故事比比皆是,由十年寒窗而做清官的故事少有所闻;同样,没有哪一个贪官在历史剧像秦桧那样面目可憎,像和珅那样的贪官在现代剧中居然还面目可爱,这些可作旁证。在此而有社会上下层的期望平衡:官僚体制的腐化只要在其临界值内,如果说不是整个社会所期望的,也是整个社会默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