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管理中若干法律关系浅析
陈茂良 徐捷
【全文】
【说明】本人系作者对国家指令性科研计划管理中的法律关系的初步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法学相关领域专家的关注,共同研究国家科研计划的法制化管理问题,使国家科研计划能够完全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保障科研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已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根据国家的决策,863计划已经进入了“十五”研究阶段。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十五”863计划的管理体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不少改革与创新,本文结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试图从法律角度对863计划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剖析。
1. 前言
1986年,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和高技术竞争的挑战,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加快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于同年三月亲自批准启动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863计划不仅在技术选项上,而且在项目管理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与尝试,推行的专家负责制掀开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体制改革的新篇章。
毫无疑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专家负责制打破了国家单一的科研体制,极大地激发了专家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障。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建设的轨道,市场经济与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方向。在此种形势下,产生于计划体制下的专家负责制已经显露出一些缺陷与不足。因此,从“十五”开始,主管部门在管理上引入了管理中心、招投标制等多种概念,力图修正原有机制的不足,以贯彻并体现“依法行政”的要求。本文将结合国家现行的行政法、民法和经济法等法律,浅析863计划管理过程中的存在的几种主要法律关系。
2. 863计划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十五”期间,从宏观看,863计划的管理体制框架(图1)可分三层:第一层是主管机关;第二层是管理中心、专家组及专家委;第三层是课题组。该三层结构由国发8号文件(以下简称《纲要》)及《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确定。
图1 863计划管理体制框图
在三层结构中,主管机关是依
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它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负责组建管理中心、专家组、专家委等机构并督促、检查其工作。管理中心、专家组及专家委均不是行政机关,它们只是受主管机关委托,行使一定的职权。其中,管理中心负责合同管理、项目监理及专家委的日常事务;专家组负责组织本领域、主题或专题的研究工作;专家委负责对本领域的工作提供技术咨询。课题组具体承担研究项目。这三层间的互动就形成了863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