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从历史上“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传统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精神”,中国人的逐利欲望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而这种欲望一旦在市场经济条件释放,便得到空前的膨胀与张扬,在现实经济生活就表现为权钱交易泛滥,竞争行为失范,伪劣产品横流,因此,在中国市场发育不足与失灵现象同时存在,这样,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权威力量来控制这些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对于中国,这种力量只能来自拥有强大资源的政府,更何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调控中枢,放任竞争只会导致恶性竞争。因此,中国不能象美国等西方国家那样,充分信任市场竞争力量,政府只进行有限调控,毕竟在美国,民主、法治、权利、理性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中国经济法对政府经济权力进行限制,并不意味着让政府成为一个“无为”的政府,而更应关注将政府经济权力纳入合理与科学 的轨道,并保障政府经济权力的充分行使。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法的发展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因此我们不应沉迷于对经济法理想状态的美好设计,移植西方经济法的理论与现实模型,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各异,并不存在可供拷贝的经济法样本,只有立足于本土资源,经济法的发展才能把握住社会前进的脉搏。
注释
①张守文:《论经济法的现代性》,《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第5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③公丕祥:《法律现代化的现论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④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法学与经济学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29页。
⑤参见刘普生:《论经济法的回应性》,《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第23-28页。
⑥杨耕:《传统与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第3页。
⑦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
⑧蒋立山:《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特征分析》,《中外法学》1995年第4期,第11页。
⑨田成有、陈令华:《法治现代化的启动与传统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现代法学》1998年第6期,第11页。
⑩李昌麒、鲁篱:《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第91页。
⑾苏力:《法治及基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