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审判公开的精神应当体现在司法活动的民主性当中,应当反映在公众的知情权当中,应当是维护司法活动实体与程序上的公正性的重要保障。司法的公开性不应当仅仅为了监督,民众对法律生活的积极参与会产生对法律的信任,同时又是他们主动参与司法活动的前提。[26]公开审判只是司法公开的一个渠道,真正实现司法的民主性、参与性,陪审制度、判例制度等也是司法向公众开放的重要途径。[27]仅仅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目前的审判公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1]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新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
[2] 参见程味秋、周士敏:《论审判公开》,《中国法学》1998年第3期,第38页
[3] Kenneth M.Wells&Paul B.Weston, Criminal Procedure and Trial Practice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N.J. ,PP.106—107
[4]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页
[5] 黄东熊:《刑事诉讼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91年版,第22页
[6] 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5页
[7] 黄东熊:《刑事诉讼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91年版,第22页
[8] 黄东熊:《刑事诉讼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91年版,第22—23页
[9]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9页
[10]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32页
[11]Kenneth M.Wells&Paul B.Weston, Criminal Procedure and Trial Practice ,Prentice-Hall,Inc. Englewood Cliffs,N.J. ,P.107
[12] 黄双全:《论公开审判制度的完善》,《中国法学》1999年第1期,第27页
[13] 在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的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第93-94 页中,举了在一桩刑事案件审判中,由于受到听众的情绪的影响,辩护人不得不强调自己对被告人行为的痛恨的例子。不管此案的结果是否公正,法庭受到了非理性的影响,辩护人违背了自己的职责,这样的程序是不正当的。
[14] Kenneth M.Wells&Paul B.Weston, Criminal Procedure and Trial Practice ,Prentice-Hall,Inc. Englewood Cliffs,N.J.,P.99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