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参见杨紫烜:《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3] 参见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页。
[4]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17页。
[5] 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6] 参见张志伟、欧阳谦主编:《西方哲学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页。
[7] 参见张志伟、欧阳谦主编:《西方哲学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8] 参见陈兴良:《
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
[9] 参见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页。
[10] [美]伊迪丝·汉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
[11] 陈兴良:《
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页。
[12] 参见[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4页。
[13] [前苏]A·古列维奇:《中世纪文化范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6页。
[14]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
[15] 参见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16] 陈兴良:《
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页。
[17]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2页。
[18]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9页。
[19]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
[20]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2页。
[21] 参见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22] 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3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