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刍议法院民事调解制度

刍议法院民事调解制度


王松  


【全文】
  
    刍议法院民事调解制度
  
     王  松
  
   (江苏省铜山县人民法院,徐州  221009 )
  
  
  [ 内容提要 ] 本文从分析法院民事调解制度的性质、地位和价值入手,剖析了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并对这一制度改进的原则及具体操作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法院民事调解  调审分离  庭前调解
  
    [ 作者简介 ] 王松( 1976- ),男,江苏铜山人,大学学历, 1997 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法学院,  现供职于江苏省铜山县人民法院研究室。曾在《法律适用》、  《民主与法制》、《法学杂志》等报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法院民事调解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  双方当事人就民事争议通过自愿协商,  达成协议以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  它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肇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契合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并与当时经济计划化、利益单一化、  人口居住固定化、法律简约化、  权利淡漠化的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 (1) ,对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进行,  传统的法院调解制度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有必要对其加以完善和发展。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欲探讨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  首先应正确认识法院调解制度的性质、地位和价值。
   一、法院调解制度概述
   ( 一 ) 法院调解制度的性质
  我国民诉法学界对法院调解制度性质的认识,  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审判权说”,  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强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  认为调解就是法院行使审判权,审理民事案件的一种结案方式; (2) 第二种观点是“当事人处分权说”,与第一种观点相对,  认为调解本质上是当事人在法院的指导下自律地解决纠纷的活动; (3) 第三种观点“审判权和处分权结合说”,则是上述两种观点的的折衷方案,  认为调解“是建立在当事人处分权基础上的”,  “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与法院行使审判权相结合”的产物。 (4)
  笔者支持第三种观点。这是由于:其一,  自愿原则是法院调解工作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以调解方式止争息讼,实质上是双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解决纠纷的结果;其二,  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主持并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当事人能否达成调解合意,离不开法院的职权干预。正如有的学者所言,  法院调解是“在两种意志(指主持人员意志与当事人意志)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以便既保证当事人合意具备相当的‘纯度’,  又能使纠纷解决主持人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纠纷解决程序具有一定的效率和利用率”。 (5) 因此,当事人的自愿选择和法院的职权干预是调解制度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审判权说”和“当事人处分权说”只是分别强调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应予扬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