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稍早的一些时候,有些学者认为在中国这样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民法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奢侈之物。学界在这几年逐渐的统一了认识,认为制订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是可能的。根据梁慧星教授的看法,中国现在制订民法典的条件已经具备,理由有五:1.中国经过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各种市场均已形成,如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市场等等,各种经济关系、各种社会问题大体上都表现出来了。2、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已经为制定民法典提供了基础和经验,我们已经有
民法通则、
合同法、
担保法、
婚姻法、
收养法、
继承法,以及公司、票据、海商、保险、
证券法和知识产权法等民事单行法。3、民事审判有了相当的发展,各级法院建立了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房地产审判庭等民事法庭,审理各类民事案件,有了一支人数众多的民事法官队伍,其中一部分法官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法律素质,民事审判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已经积累了一批司法解释和判例。4、民法教学和理论研究已有相当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民法立法、司法、律师实务和理论人才,对民法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变革已大体掌握,对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已有相当的了解,为起草民法典做了理论准备。5、特别是国家已经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的经济政策,为制定民法典奠定了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上的基础。
第三 民法典制订的体例方案
民法典的立法体例,大致可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罗马式,又叫法学阶梯式,为法国及受其影响的国家采用;其二为德意志式,又叫潘德克吞式,为德国及其追随者所采。中国学者提出三种民法典的编纂思路,第一种是“松散式、邦联式”思路,即把已经有的
民法通则、
合同法、
担保法、
继承法、
婚姻法和正在起草物权法编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民法典。无须按照严格的逻辑关系,也无须要求完整的体系。各部分相对独立,相互之间构成松散式的、邦联式的关系。第二种是厦门大学教授徐国栋提出的民法典编纂思路。中国民法典分为两编:第一编人身关系法,第二编财产关系法。各编再细分为四个分编。第一编人身关系法再分为:第一分编自然“人法”、第二分编亲属法、第三分编法“人法”、第四分编
继承法;第二编财产关系法再分为:第一分编物权法、第二分编债权法总则、第三分编各种合同、第四分编知识产权法。另外,在法典开头设一个序编,规定法律行为、代理、时效等,徐称之为“小总则”。在法典后面设一个附编,规定国际私法。第三种是由梁慧星教授提出的民法典的编纂思路,民法典以德国式五编制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作适当变化。将民法典设七编;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第三编债权总则;第四编合同;第五编侵权行为;第六编亲属;第七编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