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
公司法对于公司设立时采取严格的法定资本制,但就股东之出资则容许多样化的出资种类,呈现宽严不一之情形。股东出资种类多样化之容许事实上为相当先进的立法,但例如学者对于台湾
公司法最近修正放宽现物出资种类所带来的疑虑,必须考量到鉴价机构及公司机关鉴价程序是否完善,以及董事会鉴价未尽责之责任问题。此外,关于土地使用权之出资,在台湾
公司法上不被容许,但所有权之出资如为公司事业所需则被允许。中国大陆由于土地尚未私有化,故仅可能以土地之使用权出资。
股票面额及发行价格之规定
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构成的最小单位,并表彰股东之权利义务。大陆
公司法亦规定公司股份原则上同股同权、得自由转让,基本上符合一般
公司法之通例。此外关于特别股,中国大陆
公司法并没有直接规定普通股与特别股之区分,仅在第
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国务院可以规定公司得发行
公司法所定股票以外其它种类的股票。
以大陆
公司法第
七十九条而言,该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应载明公司股份总数、每股金额和注册资本,故亦采取面额股制度。又例如在募集设立之情形,大陆
公司法第
八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招股说明书应载明每股的票面金额与发行价格。该法第一百二十九第一项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股份,每一股的金额相等;第一百三十条规定,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第一项),同次发行的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当支付相同价额(第二项)亦同此意旨。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
公司法并无如同台湾
公司法第
一百四十条,股票之发行价格,不得低于票面金额之规定,是否意谓股票之折价发行大陆
公司法并未禁止,尚有待研究。但从大陆
公司法第
八十八条规定来看,股东于认股书必须填写所认股数及金额,并按所认股数缴纳股款,故在票面金额之限制下,公司并不得折价发行股票。但此项规定仍有作不同解释之空间 ,且折价发行如课以董事会合理斟酌的责任,对公司有利无弊,故对于大陆
公司法是否允许股份有限公司折价发行,仍以明文规定为妥。
大陆
公司法对资本运用之规范
公司之资本运用,主要反映在公司转投资、举债、贷款之限制上。关于公司转投资之规范,大陆
公司法第
十二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它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并以该出资额为限对所投资公司承担责任(第一项);公司向其它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两岸
公司法对于公司转投资均加以规范,基本方向大致相同。但大陆
公司法对于公司转投资的限制,除了法条所设的除外规定,就公司因取得被投资公司之股息收益,增加额不受限制,以利被转投资公司为了增加资本、扩大经营能力而将盈余转为资本时,不致变动原有的转投资关系以外,如系国家规定的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由于系经营国有资产的投资,故不受该条之限制。
而关于公司举债之限制,台湾
公司法修正删除第
十四条后,已不限制公司之举债行为,其立法理由主要为以短支长虽然对公司财务有不利影响,但此为企业自治自事,不宜以法令加以限制 。就公司贷款之规定,台湾
公司法最近修正则适度开放在以下两种情形:一、公司间或与行号间有业务往来者;二、公司间或与行号间有短期融通资金之必要者。融资金额不得超过贷与企业净值的百分之四十。大陆
公司法对于贷款之限制,主要规范在董事、经理人不得挪用公司资金或将公司资金借贷与他人,亦不得将公司资产以其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以及不得以公司资产为公司股或其它人提供担保 。
资本三原则及禁止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之检讨
资本三原则之空洞化
所谓之资本三原则,即为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及资本不变原则。资本确定原则即为所谓法定资本制,指公司设立时,资本应在公司章程中加以确定,且应认足或募足,以确保公司设立时即有稳固的财产基础;资本维持原则则指公司存续中,应至少经常维持相常于资本额之财产,以具体财产充实抽象资本;资本不变原则指资本总额一定章程确定,除非经严格之法定增资或减资程序,应保持固定不动 。
资本三原则之产生,有其沿革上之历史,对于公司经营基础及债信之建立及佳持,亦发挥了相当之功能。然而严格的资本三原则却也创造了一些弊病。就确定原则而言,要求公司必须于设立之初即全数认足或募足相当公司资本之资金,不仅就公司之成立有旷日废时之虞,集合大量资金却可能超过公司初立时之资金需求,造成资金投闲置散之结果。
而在资本不变原则之下,如公司急需增资而现有发行股份已踰法定资本上限,而须践履严格之变更章程手续,实有碍商业效率。况且公司增资,除非董监急着拿钞票换股票而为违法滥权之行为 ,对公司债权人有益无害,似应加以放宽。论者有谓可能造成现有股东股权稀释之效果,但认为此时对股东生损害实属无稽。
资本维持原则,相较上述两原则而言较少,因在公司发行股份要求缴款及估价之确实,为完全正当之要求。仅有在对公司依法收买自己股份限制过严上可以诟病。但资本维持原则之问题在于其根本无法达到其规范目的,尤其是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动后。故可谓资本维持原则之问题在于其规范不具实效性。
资本三原则中与授权资本制较有关系者,为资本确定原则。台湾于采行授权资本制后,原针对法定资本制所设计之资本确定原则已大幅动摇已如前述,此处再行补充。如前所述,现行法下可谓以资本确定原则为宗旨,以法定最低资本额限制为下限,而以授权资本为上限之架构。我们可说,在
公司法历经修正之后,授权资本制的纳入打破了资本确定原则的前提,在资本确定原则为资本三原则之根本之下,资本维持原则、不变原则亦一一破功,如同骨牌效应,故资本三原则已名存实亡。
在台湾
公司法于一九六六年修正采取折衷式授权资本制后,资本确定原则在台湾
公司法已呈现相对化。不论资本三原则或是授权资本制,其立法目的主要都是确保公司之财产状况能维持一个稳固的基础,然而如本文所述,资本三原则并无法达到防止公司实际财产与形式资本脱钩之结果,而授权资本制之纳入,实为资本三原则防线破毁之最后丧钟。我们当然不能否定公司财产为债权人、股东信心之所系,如果
公司法能有一套好的制度使公司之财务结构健全,则公司必然可以在资本市场形成一股安定之力量,国家经济亦能在稳定中求进步。因此,本文尝试从较前瞻之观点来看现行法之不足。
首先,从规范之对象来看,要对一家公司之资本结构作限制,唯一且最后的理由当然是为了国家经济之安定,亦即系为了公益之缘故。为了公益而必须限制人民私经济活动的自由,必须遵守「比例原则」 。一般所称「广义的比例原则」,包括了「适当性」、「必要性」及「衡平性」,笔者认为,只有就「公开性公司」以及「规模达足以影响市场安定之闭锁性公司」,有必要以法律规定其资本与实际财产间之关系,亦即在此二情形下,方可要求公司尽「财务结构稳固」之义务。公开性公司向大众募集资金,甚至股票在公开市场交易,影响经济稳定甚钜,故有限制之必要。至于规模甚钜之闭锁性公司,由于规模此一「量」的因素可能使其闭锁性之本质产生「质变」,而可能在资本市场上造成类似公开性公司影响整体经济之效果,故亦有必要加以规范。
规范之对象解决后,再来是应如何规范之问题,资本三原则之所以名存实亡,主要就是并不能确实达到防止「公司实际财产与形式资本脱钩」的目的,事实上,如文前所述,真正重要的衡量标准在「公司之实际财产」,而形式资本依笔者所见,仅在公司设立之初要求即可,亦即要求公司设立时即应具有一定之经济规模,有其规范上之正当性。就大陆
公司法而言,由于采取法定资本制,且规定公司应于章程订定资本总额,公司减资亦有严格的规定,故可谓资本三原则在大陆
公司法仍然完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