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私人部门 v. 公共部门
上千亿美元的政府开支和减税计划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通常在较短期内就应该能体现出来,不过,这远不是全部,而仅仅是一个开始。从较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次恐怖主义的袭击事件将再次改变美国经济中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和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 之间的平衡,引发新一轮的经济转型。
从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两次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平衡循环。80年代初,里根政府一方面为了振兴70年代以来低迷不振的经济,一方面也为了在冷战中取胜前苏联,先后出台了包括“星球大战”计划和减税方案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公共部门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到1990年,政府开支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20.4%。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1989年唯一能够在军事上威胁美国的前苏联垮台,1990年开始唯一能够在经济上挑战美国的日本陷入经济困境,美国一下子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这一地位经过1991年的海湾战争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巩固。
从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开始享受到丰厚的“和平红利”(PEACE DEVIDEND):因为无论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不存在明显的外部威胁,可以将大量的经济资源(资本和人力)从公共部门向私人部门转移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各种原先军用的尖端科技(包括网络技术)也被大量地商业化,从1999年到2000年,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近4%,但国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5.2%一路下降到不到3%,达到了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也下降到17.6%,是194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正是在这种整个经济不断从公共部门向私人部门倾斜的宏观环境下,技术进步迅速展开,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美国经济创造了十年景气,也缔造了所谓的高科技“新经济”神话。
不过,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平衡在“9.11”之后眼见又将出现新一轮的循环。随着各种刺激经济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措施不断出台,政府开支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势将不断增加,可以说,大政府又将再度抬头,一部分经济资源也将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不过,正如格林斯潘所指出的那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经济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具有弹性;开放管制的金融市场、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加上最为重要的市场制度,已经大大提高美国经济化解突发性的破坏而复原的能力。在一个健全的市场制度环境下,这种经济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循环转移,从长远来很有可能是为经济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孕育的新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