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综合能力培养在法学教学中的尝试

   在传统的法学教学中,教师只管讲理论,学生只管记笔记,对于表达能力的培养完全属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我们在教改中将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即教师要在教学计划中分出一定的课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表达能力的培养分两部分,一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基本概念的口头表达。概念是法学理论的最小单位,是从事一切法律工作的基础。不能准确地表达基本概念,就无法进行一切法律活动,因此,我们要求每次上课时都要对上次课中的基本概念提问一遍,学生回答时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表达准确、普通话标准。第二,课堂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法律环境,提供进行法律分析的素材和机会,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些有争议的案例供学生分析,要求学生观点鲜明,并能运用所学理论支持自己的观点。第三,模拟辩论。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渐趋活跃时,持不同观点的几方就会达到辩论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在教学环节中增设辩论课,事先将目前法律界的热点问题告知学生,由学生自由分组,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在辩论课上教师仅仅充当主持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并结合诉讼法的教学,安排模拟法庭环节,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案例书面分析。结合课堂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作出书面分析,书面分析应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第二,处理案件的书面报告。在实体法教学的各阶段,结合该阶段分析的案例,做出相应的法律文书,要求行文规范、字句简练,并在模拟法庭的所有环节中得到充分运用。第三,阶段论文。每一学年都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自己兴趣写出一篇3000—7000字的学术论文,论文字数随低年级向高年级递增,要求论文必须有理有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四)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他们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应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课堂上我们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课堂上预留一段时间由学生向教师提问。这种教学方式有许多优点:一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二是学生听课时精力会高度集中,一旦开小差,不仅会在老师提问时被动难堪,而且将失去表现自己的机会。而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讲述基本理论之前先讲述一段案例,由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发掘该案例所反映的基本理论。这种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法律环境,提供进行法律分析的素材和机会,并把枯燥的理论学习溶入富有生气的案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