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窦娥恳求父亲代为奉养“婆婆”的作为,则把窦娥的孝推到了另一个高度。试想,在古代社会,一个无儿无女的六十多岁的老妇人,谁来照顾?虽然蔡婆婆家有些财产,但“钱”并不是万能的。这位身为参知政事并兼肃政廉访使的窦大人一旦答应女儿的请求,无异于蔡婆婆晚年找到了一个“靠山”——不管如何,生活是无忧无虑了,也大可不用担心别人的欺负了。
可能有人会基于窦娥来阻止蔡婆婆纳张驴儿父子为接脚丈夫的情由反对我把窦娥的“孝”夸得过玄,捧得过高,因为,窦娥妨碍了蔡婆婆的婚姻自由——她自己可以不嫁给张驴儿,但不应该反对婆婆嫁给张驴儿的爸爸,所以窦娥是封建道德的维护者;因为窦娥是封建道德的维护者,所以她的“孝”也只能是封建的孝。这个问题其实和窦娥的节操观念紧密相联。的确,我也一度承认窦娥是旧道德的符号,她既然有“满腹闲愁,数年禁爱,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见,扣着这今日心头,地久天长难过谴,旧愁新怅几时休?则这是艰苦,双眉高属,越觉得情怀冗冗,心绪悠悠”的无限心事。又安知守寡十几年的婆婆无此等此类的种种惆怅?不过,随后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在窦娥责备婆婆招赘的时候,不排除有她出于自身的考虑,“婆婆也,我这寡妇人家,凡事也要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张驴儿父子两个?非亲非眷的,一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论?婆婆也,你莫要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连我也累着这不清不白的”,也不排除她有崇尚旧道德的嫌疑,“[梁州第七]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说的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受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她从心底里认为婆婆不应该找张驴儿父子俩来做接脚丈夫——蔡婆婆的选择是不明智的,因此,于蔡婆婆以性命是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为借口而执意要拜堂成亲之际,她一步步劝解婆婆,“[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年幼,划的便巧画娥眉成配偶。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寄生草] 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删咽不下交杯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我道这姻缘敢落他人后”“[赚煞]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人心,婆婆也,怕没的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领着个半死囚。”张驴儿是个泼皮无赖,张驴儿的父亲不是张驴儿的同谋,就是一个管不了坏儿子的糟老头儿,怎么能找这种人来做终身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