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需征得作者本人同意,注明转载于北大法律信息网。
【注释】 注1:〔英〕休谟:《人性论》,关于运译,郑之骧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09-510页。 注2:塞尔(J·Searle):《如何从“是”推出“应该”》,载于《哲学评论》第73期(1964),《言语行为》,剑桥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转引自〔美〕R.B.培里等:《价值与评论--现代英美价值论集粹》,刘继编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8页。 注3:张志林、陈少明:《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扩展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7页。 注4:〔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朱红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5页。 注5:〔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朱红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0,41页。 注6:〔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朱红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5页。 注7:〔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7、28、29、30页。 注8:〔美〕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45、146页。 注9:《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纪树立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5、192页。 注10:《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纪树立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00页。 注11:《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纪树立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97页。 注12:〔英〕A·J·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121--122页。 注13:〔苏〕莫·卡冈:《卡冈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0-91页。 注14:冯平:《代价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270、274页。 注15:张志林、陈少明:《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扩展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页。 注16:〔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8,51页。 注17:梁启超:《治国学的两条大道》,载于《梁启超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303页。 注18:〔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程郁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42页。 注19: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页。 注20:〔美〕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48页。 注21:〔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463页。 注22:参见〔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42、343页。 注23:《论语·为政》。 注24:〔法〕保罗·利科:《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王建华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中译本导言第7页。 注25:《礼记·坊记》。 注26:《礼记·曲礼上》。 注27:《礼记·中庸》。 注28:《论语·述而》。 注29:《孟子·告子上》。 注30:牟宗三:《心性与性体》(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页。 注31:《论语·雍也》。 注32:《易传·系辞上》。 注33:《孟子·尽心上》。 注34: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页。 注35:《孟子·尽心上》。 注36:《论语·述而》。 注37:《孟子·尽心上》。 注38:〔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卷),洪汉鼎译,上海译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8页。 注39:《论语·阳货》。
|